小間距LED顯示屏通過近五年的發展,在顯示面板的清晰度方面有了巨大的提高。隨著密度增加,像素間距進一步減小的難度逐漸加大。
與此同時,LED顯示屏的后臺支撐系統進行著深度變革。顯示屏的信號驅動系統,也就是俗稱的發送卡,接收卡。發送卡為從最初的PCI插槽的嵌入式,逐漸發展到了配置獨立電源模塊的外置式。
又經過小間距的應用,采用了標準的1U機架式。這些僅僅是外形及接入方式的變化,在系統的帶載能力方面,發送卡也逐漸在適應標準視頻格式下的視頻分辨率的帶載,最典型的如支持1080P信號的單臺接入;引入HDMI接口輸入等,都是在與小間距信號接入平臺的前端矩陣,拼控做接口及分辨率上的匹配。
接收卡方面,單卡帶載的能力隨著顯示屏單元的像素密度增加,單元內空間狹小,逐步衍生了帶載強,體積小的內存條式接收卡。
并且在信號的雙備份方面,小間距LED顯示屏更多的采用傳統的信號環路形式,在系統穩定可靠的情況下,這種形式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雙備份作用,但在不久的將來,更多的廠家會采用雙系統卡的形式來取代信號環路,使系統的穩定性得到更大的提升。
可以預見到,系統的接收卡供應商在尋求業務上的突破,也有集成電路芯片形式探索和討論,相信不會太久,在顯示屏驅動系統上會有顛覆性的形式出現。在視頻拼接墻的信號接入平臺層面,各層級的設備供應商也在逐漸由排斥到接納小間距LED。
從目前拼接墻標配的硬件設備拼接控制器來看,產品由最初的接口固定分辨率輸出,為了適應小間距LED產品信號接入特點,開發出了接口分辨率可自由定義。
由當初的LED小間距廠家全行業尋找能自定義輸出分辨率的拼接器,到現在全行業的拼接器都已經支持或正在嘗試支持LED拼接,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技術對市場的妥協和進步。
我們不難發現,LED小間距產品在由傳統的商業顯示載體,逐漸滲透到專業顯示領域,從產品本身,到后臺系統,無時無刻不在調整,完善。